近2500万人次 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圆满落幕 -k8体育

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近2500万人次 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圆满落幕

http://www.gkong.com 2023-11-20 08:45

群贤毕至,齐聚山城。2023年11月17-19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自主可控强实体 新质生产创未来”为主题,邀请了10余位院士和300余位长江杰青、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校长、院长等学术精英与会,3000余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本领域专家、学者、学生等参会,2467万人次在线观看了直播。大会共设7场大会主旨报告、1场高峰对话和38个专题论坛,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智慧教育、智慧能源、脑机智能等多个前沿热点领域,250余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本届大会共接收会议论文1500余篇,10余家行业知名厂商赞助支持。

大会现场

大会总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王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陈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段广仁;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于海斌;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王成红;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周东华;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少远;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纪峰;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雷霆;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戈帆;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国胤等现场出席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杨孟飞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雷霆分别致辞。

杨孟飞院士主持

郑南宁院士指出,中国自动化学会已经走过了62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我国自动化领域从跟随到并行,再到引领的嬗变历程。自动化学科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孕育了许多新兴学科,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换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自动化技术不断突破传统边界,拓宽应用领域,渗透到人类活动各个领域。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起点上,自动化领域充满着无限可能,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和知识自动化等应用领域,将是自动化技术发挥巨大作用的舞台,我们要紧抓机遇,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努力开创我国自动化学科的新局面。

郑南宁院士致辞

李林书记表示,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体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被誉为“中国数字通信的发祥地”。重庆邮电大学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与各兄弟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互鉴,携手推进自动化和信息与智能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为推动学术进步、科技发展、产业繁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林书记致辞

李雷霆书记指出,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有力支撑。希望能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合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共同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效贯通起来,真正让自动化赋能千行百业、赋能未来世界。

李雷霆书记致辞

开幕式期间,还隆重举行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新书发布仪式。该书由郑南宁院士领衔编著、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组织编写,主要基于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在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为各类学校人工智能专业构建宽口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引导示范,同时也为本科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学习提供指引。

新书发布仪式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钱院士首先简介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指出我国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中低端,建设制造强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推进工业元宇宙、工业智能大模型等工业智能与智能系统前沿研究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接着分析了工业智能面临的挑战,凝练了工业智能与智能系统前沿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即:跨时空感知与统一表征,多模态信息可解释泛化认知,人机共融决策与动态博弈。报告阐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即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制造过程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高值化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为目标,创新物质转化/加工制造过程中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的自主智能协同调控技术,实现生产、管理、营销模式的变革。提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具体路径,即:通过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智能决策、制造过程实时自主智能调控、安全环保运维智慧管控等,实现制造过程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产绿色低碳、产品高值高端和价值链最大。最后以国内某大型炼化企业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制造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钱锋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作了题为“aigc的科学基础与应用展望”的报告。他指出,深度学习问世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纯粹的学术研究向大规模应用迈进。特别是2022年,文本生成、图像生成、三维模型生成等一系列应用级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算法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初步具备了数字化内容生产的能力,并正在突破逻辑推理、常识认知等诸多门槛,逐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报告在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总结当前进展的基础上,着眼于剖析人工智能的科学基础,从认知科学、决策科学等对其发展的关键作用着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是如何从生物学领域的启发向计算科学领域的实现迈进的。随后讨论aigc技术在自动驾驶、日常生活及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应用,展望了aigc技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模式。

杨善林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带来了题为“机器行为与具身智能”的报告。郑院士指出,当前智能机器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与智能机器的交互、混合是未来社会的发展形态。大多数人工智能算法在与人类共存的复杂混合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分析和刻画这些系统中人-机交互的属性和行为特征,包括合作、竞争和协调,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且,一些智能算法的黑箱特征,使我们很难从可解释的层面去信任ai,这就需要从智能机器“输入-输出”的行为生成的关联去寻找什么样的ai更容易获得人类的信赖。对智能机器行为生成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人类对智能机器的监督和控制能力,并有助于我们构建真实世界的因果模型。具身智能是一种机器自主感知环境、学习、理解和行动的能力,它强调智能程度与其结构存在很强相关性,即“身体”不是等待加载“算法”的机器,而是“身体”本身应该参与“算法”的进化。对当前人工智能而言,解决某些对人类来说属于智力挑战的问题可能是相对简单的,但对看似简单的与真实物理世界交互的行为能力依然很差。特别是人类使用较少的数据,就可以在广泛的问题上表现出智能行为,这种智能行为往往是建立在世界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和适应,使智能体在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组织学习机制。

郑南宁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作了题为“高端制造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及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指出航空航天、海洋舰船、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大装备是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保障,其制造水平代表了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应对重大装备制造面临的结构复杂、规模大、任务多、精度高等挑战,集群机器人协同作业是未来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此需突破集群机器人的通信计算、精准感知、动态规划与协同控制关键技术,解决集群机器人高效传算一体化协同机制、大范围精密测量与分布式特征识别、感知-认知-决策-控制协同作业机制等科学问题,实现高效高品质制造。

王耀南院士作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高新波作了题为“图像跨域重建理论与方法”的报告。报告以人脸画像-照片合成和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为例介绍图像跨域重建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介绍了跨域图像重建产生的背景、意义和社会需求,重点讲述了图像跨域重建的研究现状以及所在团队在此方向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高新波作报告

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高会军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面向类器官再生的显微操作智能系统”的报告。报告指出,类器官是在体外培育的、保有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团,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国际前沿热点方向。报告介绍了面向类器官再生的显微操作智能控制方法、系统及应用。针对类器官再生机理复杂、生长轨迹控制难、细胞操控精度低等难点问题,基于智能控制与显微操作技术,研究类器官再生模型构建、类器官生长智能控制、类器官细胞显微操作等理论与方法,建立面向类器官再生的显微操作智能系统,推动类器官在药物研发、个体化诊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

高会军院士作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王大轶作了题为“基于系统能力量化的自主运行技术——可诊断性、可重构性和可观测性”的报告。王研究员认为,深空探测任务对空间飞行器自主运行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自主导航与自主诊断重构是其中的两大关键核心,也是实现自主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他针对资源严重受限的深空无人飞行器,以观测、诊断和重构能力的量化评价为理论创新突破口,提出基于可观测性理论的自主导航方法和基于可诊断性与可重构性理论的自主诊断重构方法,成功应用于我国探月工程和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为空间飞行器实现安全可靠自主运行作出重要贡献。

王大轶研究员作报告

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了ai for engineering高峰对话环节,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少远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于海斌;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俊龙;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控科技集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褚健等六位专家围绕“大模型时代如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培养工业智能方面的人才,健全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和“ai for engineering(人工智能驱动的工程应用)带给自动化学科的机遇与挑战”三个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场上场下互动频繁,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高峰对话

此外本届大会热点话题精彩纷呈,“模式识别与智能感知”、“ 网联智能系统与大模型”、“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控制”、“可持续制造调度与智能运维”、“智能机器人与自主智能”、“动态系统机器学习及应用”等38个专题论坛也陆续在大会期间举行,250余名专家学者分享领域最新学术进展,共话产业新未来。

本次大会还特设“智向未来”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展,东土科技、中科深谷等20余企业聚焦创新成果和未来集群布局,展出了国产自主可控的intewell鸿道操作系统、软件定义控制智能控制器、四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等“亮眼”新品,特色展区“青少年优秀科普作品”,展示了近20名中小学生的科普成果,为中国未来自动化及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蓄积后备力量。

闭幕式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致辞,对大会各项成果的进行了充分肯定和对未来提出了殷切期望。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魏旻教授作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总结,从筹备情况、现场盛况、精彩瞬间、论文接收情况等角度回顾了本场学术盛宴。

侯增广研究员主持

桂卫华院士致辞

魏旻教授作总结

大会同期进行了“cac杯”交接仪式,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组委会代表——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将沉甸甸的“cac杯”郑重转交给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组委会代表——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少远。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将于2024年11月在岛城青岛召开,续写自动化大会新篇章。

“cac杯”交接仪式

余音尤绕梁,未来更可期。cac2023虽已落幕,日新月异的自动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融合创新、前沿突破迸发出全新活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迅猛发展,赋能千行百业、赋能未来世界。

中国自动化大会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自2009年创办以来,历经十余载,现已经成为我国自动控制、仪器仪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大会充分彰显了自动化科技对全球进入智能时代的重要作用;并以前瞻视角和超前思维推进多领域交叉汇聚,建立各方向有机联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有效贯通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自动化领域创新全方位融入国家发展需求。

k8凯发的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k8凯发 copyright©2023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